体育冠军,时代风口之下的品牌代言收割机

在知名度相当的情况下,运动员的代言成本整体低于同档位明星一档。对于动辄上千万的娱乐明星代言费,运动员无疑是高性价比的选择。奥运会是全民关注的赛事,不局限于某个年龄段的人群和不同的喜好问题,运动员的受众范围会在整体上高于同等知名度的明星。

导读


7月10号Prada宣布新的代言人为中国女足,这一波操作被网友直接送上了热搜,大家都在说这一次prada总算找对人了。


回顾prada的前几位代言人,柯震东、PGone、郑爽、吴亦凡、李易峰、蔡徐坤陆续全部塌房,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次prada选择与中国女足合作了。


  • 品牌是基于怎样的考虑抛弃了娱乐明星,而选择这些体育明星呢?

  • 在众多品牌纷纷与体育明星合作的潮流下,品牌代言营销战役怎么打?

  • 体育明星代言潮,是时代选择,还是赛事限定?

  • ……


01 冬奥会后 体育冠军成代言收割机


2022年北京冬奥会,在运动员们的拼搏下,中国队以9枚金牌、共15枚奖牌的历史最好成绩完美收官。

冬奥期间,各国运动员精彩瞬间不断,也成为各大品牌、各大商家的频频争夺的新热点。以冬奥顶流谷爱凌为例,除了骄人的体育成绩外,她还变身“代言收割机”。

据统计,2021年以来,这位首次在奥运舞台亮相的年轻运动员,已与20多个品牌达成合作,涵盖时尚、美妆、服饰、奢侈品和饮品等众多领域,足以证明各大品牌商对她的看好。仅一年代言收入或就达3000多万美元,直接体现出品牌对其商业价值的认同。


而拿下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比赛银牌的苏翊鸣,冬奥会前就出现在了别克的活动宣传中,让不少网友忍不住感叹“别克赚了,升级代言吧”,“如果是代言人,酷毙了!”


事实上,结合这几年发生的各明星翻车事件,与奥运会上运动员们突破极限为国争光的事例,早有网友直呼“希望代言多找运动员”。



02 体育明星为何成为品牌代言宠儿



很明显的一个趋势是,体育代言向年轻新势力的倾斜,一些新消费品牌也加入了体育明星代言的阵列,比如瑞幸咖啡、元气森林、科颜氏等品牌,开始从娱乐明星转向了牵手体育运动员。


1、成本因素,性价比更高

依据知名度,我们可以将代言人分为三档。
一档:金牌运动员、一线明星;
二档:银牌、金牌往届运动员与二三线明星;
三档:其他运动员、四五线小明星。

在知名度相当的情况下,运动员的代言成本整体低于同档位明星一档。对于动辄上千万的娱乐明星代言费,运动员无疑是高性价比的选择。

这里,如果企业可以的话,我比较建议品牌多去关注和了解一些培育期的体育明星,或是有潜力的体验运动员,这时候他们因为商业度关注度不高,所以签约费用不会太高。

比如中国女足,春节期间女足亚洲杯夺冠,让备受男足打击的国人迎来了一次扬眉吐气的狂欢,但在品牌营销战役中,仅有支付宝和蒙牛慧眼识珠。

这恰恰说明,中国女足这支潜力股的商业关注度还有待开发,但却因此而具有强大的营销潜力。

2、受众范围广


不只是代言费,在受众的对比上运动员同样占据优势。因为奥运会是全民关注的赛事,不局限于某个年龄段的人群和不同的喜好问题,运动员的受众范围会在整体上高于同等知名度的明星。


3、风险因素,相比娱乐明星,体育明星更安全


2021年,从明星偶像到网红主播,塌房事件频发。

这对于那些花大价钱请流量明星代言的品牌或产品而言,钱也花了,各种推广营销活动也做了,一顿操作猛如虎之后,很可能因为代言人出现负面,品牌方处心积虑布局的营销与传播,被一夜打回解放前。

而体育明星有实打实的大赛成绩加持,所处的环境也相对简单,相比动不动就“翻车”的娱乐明星而言,签约成绩傍身的体育明星显然更加稳妥。

另外,体育明星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健康、自信、自律、拼搏等闪光点,也对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。有网友说:奥运会狠狠修正了自己的审美,有瑕疵的皮肤,健实有力的身躯,韧而不屈的眼神,这些运动员们身上多样化、有层次的高级美,打破了大众对于美和偶像的固有认知。

例如此前,押宝中国国家游泳队的韩束,就是凭借这一合作,成功扭转代言人带来的负面形象。
这样对比隐形炸弹似的顶流明星,为国家荣誉而战的奥运健儿们显然是更靠谱的选择。

4、品牌年轻化,Z世代年龄层的沟通秘籍


跟消费者沟通,需要很重要的介质。特别随着年轻人对体育赛事的高度关注,奥运会、体育运动、运动员、运动队就成了非常重要的沟通要素。

嗅觉敏锐的品牌,也开始通过借助体育跨界打开年轻人市场,树立品牌年轻化形象和态度。

以谷爱凌为例,滑雪天才少女、天降紫薇星、爽文大女主、斯坦福学霸,自律、高颜值、敢于挑战,加注在谷爱凌身上的标签,基本满足了年轻人对偶像所有的幻想。

事实上,不光是谷爱凌,近两年来我们很多年轻的运动员也成为了品牌们代言的香饽饽。

比如签约谷爱凌之前,三棵树曾签约武大靖作为品牌代言人;在东京奥运会夺冠的杨倩,成为了服装品牌太平鸟旗下SUPERCHINA系列的代言人;女子个人重剑冠军孙一文,成为顾家床垫8周年品牌大使等。

品牌热衷角逐体坛明星,从侧面也是品牌营销思维的一次重大转换:从过去流量思维,转变为了品牌思维。
品牌在代言上不再单纯的追求ROI回报,而是上升到了品牌形象和长期价值的塑造。

5、 销售升值:肉眼可见的转化率

谷爱凌夺得个人首金后,瑞幸咖啡即借着代言人谷爱凌的流量,上线了多款谷爱凌定制款产品,如今带着“谷爱凌推荐”字样的瑞幸瓦尔登滑雪拿铁和蓝丝绒飒雪拿铁,已是一杯难求;

东京奥运会首金获得者杨倩,其头上戴的小黄鸭发卡,第二天售出十万件。不久,义乌1秒发出6只冠军同款产品也上了微博热搜——运动员的带货能力肉眼可见。


如今,买东西已经不单单基于使用需求,而是一种“我是谁”“我持何种态度”的表达。体育赛事的热度和其他热度一样,能将消费者各种“表达”诉诸于买买买。而外卖、电商、快递业的发达,又培养了消费者的行动力。过去人们喜欢一个运动员,给他写成山的书信,今天人们喜欢运动员,就给他的代言买单,运动员的商业价值逐渐提升,销售转化不用愁。

6、适合短期代言

如果品牌方只想蹭个奥运会、大运会、亚运会的热度,选运动员进行短期代言的风险就会更低,也更可行,原因如下:

(1)当前国家提倡全民健身,请运动员代言相当于响应国家号召。
(2)在定期举办的奥运会、亚运会、全运会等等赛事中,总会有一部分很优秀的健儿们脱颖而出,观众在赛事期间就会高频地关注运动员。
(3)如果代言合同签短期,品牌方还可以视情况再决定是否续约,合作方式更灵活

所以,在短时间内请运动员进行产品宣传或者活动代言,不管是对于品牌还是运动员,都是一个特别不错的选择。


写在最后 


奥运年无疑为运动员商业价值的飙升提供了发展契机,借着冬奥会的东风,体育运动员成为了品牌代言的有利争夺战,最直观的体现在数量的显著增加上。

2023年成都大运会、杭州亚运会的举行,又会有多少运动健儿被推上风口,企业能否抓住这一波进行品牌营销,就看企业是否有足够的市场嗅觉和执行力了。在选择方面我们给企业两个小小建议:

1、您无需与最著名的运动员合作,要根据预算选择,更重要的是运动员的荣誉背书

例如,虽然体操和游泳经常占据头条新闻,但在东京奥运会期间,一些在 TikTok 上吸引最多流量的运动却是鲜为人知的运动,如空手道、滑板和冲浪。尤其是对于希望与年轻观众建立联系的品牌而言,从小众运动中寻找运动员可能是对品牌有益的:东京街头滑板的所有奖牌获得者都未满 16 岁。

2、从个性、兴趣的角度选择运动员,要贴合自身产品

虽然运动员可能因其速度、力量和敏捷性而闻名,但重要的是要记住,他们也是人,也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话题、个性或其他爱好将他们与普通受众联系起来。

品牌在与运动员合作方面有很大的创意空间:您不需要将产品与运动员的运动直接联系起来,营销就可以成功。